螺旋输送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需结合设备运行状态与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下是关键步骤及解决方法:
1. 异常噪音诊断
运行中若出现金属摩擦或撞击声,优先检查轴承与螺旋叶片。轴承异响多因润滑不足或磨损,需停机补充润滑脂或更换轴承。叶片与壳体摩擦需调整螺旋轴同轴度,确保叶片与机壳间隙均匀(建议5-10mm)。若存在异物卡阻,应立即停机清理,并在进料口加装筛网预防。
2. 输送效率下降
当出现物料堆积或出料量骤减时,首先排查螺旋叶片磨损情况,特别是输送磨琢性物料时,叶片边缘磨损超过厚度30%需更换。其次检查转速匹配性:粉料适宜低速(<60rpm),颗粒料可采用中高速(80-120rpm)。若电机电流异常升高,可能是填充率超过45%导致过载,需调整进料量。
3. 轴承过热处理
驱动端轴承温度超过70℃属异常。除检查润滑外,需重点测量轴承座同轴度偏差,要求不超过0.5mm/m。对于中间悬挂轴承,应选用自润滑合金衬套,并确保每8小时补充高温锂基脂。频繁过热需校核输送机安装坡度,建议水平输送,倾斜角度不宜超过20°。
4. 漏料问题解决
壳体连接处漏粉多因密封条老化或法兰螺栓松动。建议采用双层U型硅胶密封条,配合扭力扳手按对角线顺序紧固螺栓(扭矩值参照设备手册)。尾端轴承密封宜改用迷宫式结构,并定期更换骨架油封(建议每6个月更换)。
预防性维护要点:
- 每日检查减速机润滑油位(运行200小时需更换)
- 每周测试电机绝缘电阻(>5MΩ)
- 每月校正螺旋轴直线度(公差≤1/1000轴长)
- 每季度清理壳体内部积料(重点检查悬挂轴承处)
通过系统化故障树分析结合设备运行数据监测,可提升诊断效率。建议建立振动、温度、电流三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故障早期预警。对于关键部件如螺旋轴,应进行定期磁粉探伤检测,预防疲劳断裂风险。